查看原文
其他

她设计的作品,要上天!



什么!
骰子可以作画废弃试管和数字公式也可以?设计载人航天标识作品入选奖励是现场观看发射!

众所周知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身边总有身怀绝技的同学不出则已,一鸣惊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成品背后
都是不同思想凝聚一起时
碰撞出的非凡火花

当代大学生是最会“整活”的有待“开发”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
跟着团团一起来看下
他们脑洞大开的设计作品吧~

设计载人航天标识

奖励现场观看发射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三次飞行任务标识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任务标识
此次公布的三个标识中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是由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谭昊瑜设计的

谭昊瑜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谭昊瑜直言自己的作品入选是大大的惊喜和荣誉她既感到难以置信又觉得“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最初得知航天飞行任务标识竟然也会面向社会征集有专业设计背景的她“就想自己动手尝试一下”
学校非常支持她的想法
成立了由专业老师组成的指导团队带着谭昊瑜和伙伴们“一点点分析此前的相关作品打磨设计细节”


对于这枚标识谭昊瑜花了心思在谭昊瑜看来标识中最大的设计点在于
将神舟飞船发射时喷射的
尾焰与数字“17”的结合既突出了神舟十七号飞船又寓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她觉得作为年轻人能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为“大国重器”贡献一份力量“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她也希望之后能有更多人
“更加踊跃地参与进来
更积极地关注航天事业


“你的努力会开花!”
“最好的奖励,羡慕!”
“祝福祖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强大!”谭昊瑜和她的设计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点赞
大家也和她一起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
送上衷心的祝福前途似锦,一飞冲天!

北大艺术设计展颗粒的语言


近日一场北大展览亮了步入展厅琳琅满目的作品映入眼帘这些作品好像有些特别?走上前仔细察看原来北大及附中的师生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颗粒构成一件件艺术品


大家是否还记得
一幅曾火爆网络用骰子组成的双面画像


这幅名为《医食无忧》的作品采用绿色白点骰子进行创作每个骰子的6个面由于点数不同能构成6种灰度、9种纹理作品总计使用16625颗骰子组成了钟南山和袁隆平的双面画


这是一幅由数字公式组成的作品作者收集了300名同学随机写下的公式加以排列重组最终得到了爱因斯坦的主形象


这幅作品是由实验废弃试管构成的DNA双螺旋图样所有材料均为环保二次利用每支试管上还有学生的名字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由颗粒构成的通过各种形式、材料和手段细小的颗粒展现出无限可能性

用纸笔勾勒心中热爱的城市


“这就是五大道是天津保留的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
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这堂课上大一学生们走出教室用手中的纸和笔绘制了风格独特的五大道地图勾勒出心中热爱的津城美景也是“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的生动诠释


建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建筑学院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整个作业的任务包括从实地考察、选题到最终成图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


建筑学院的同学们走出校园细腻地观察与记录所见所闻去探索道路、街区和建筑的尺度关系深入理解这里的悠久历史与丰富的建筑资源除此之外四季的景色变换、植物分布乃至小动物视角皆有入画展现出建筑大类及环艺同学的多元化思考


作业本身只是一张这样A2的图纸能够表达的内容相对比较有限但五大道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很丰厚的因此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最终通过同学们丰富的选题形式展现出五大道多样的风采


“我们最终看到的成果是非常惊喜的能深切感受到同学们对我们所生活城市的热爱并且希望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187天、1400个鳞片

他用纸折出一条龙


龙、凤、狮子、独角兽……不裁剪、不拼接只靠折叠一张张简简单单的纸就在这灵动的双手下演变成栩栩如生的动物


这些“动物”的作者就是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李瑞他用187天完成一幅现代折纸作品“龙神”让无数网友赞叹不已


李瑞最开始接触折纸是在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时他接触到了现代折纸后来就逐渐深入这个圈子李瑞数不清自己折过多少作品喜欢动物的他用折纸作品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动物世界


在李瑞眼里最满意的一个作品当属近期完成的这条“龙神”这条龙采用2米×2米的正方形黄纸折出全身有近1400个鳞片他用了整整187天才完成


李瑞说“折纸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不管未来能不能成为一名现代折纸设计师我都希望自己能在现代折纸这条路上走下去设计出只属于我自己的作品”


大学生的脑洞之大让人意想不到创造力更是让人连连赞叹谁看了都得说一句“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这些有趣的体验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成为回忆里独特的存在让青春散发创新创造的光芒!




来源:微信公众号“学校共青团”(IDzyxxb),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青小小”(ID:zqwqxx)、“北京大学”(ID:iPKU1898)、“人民网”(ID:people_rmw)、“人民日报”(ID:rmrbwx),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李文宁、陆可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王苇凌(上海立达学院团委)、刘嫣(赣南师范大学团委)校审:肖健、方瑞、蒋艺源值班编委:刘斐出品:青梅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